时间:2025-01-23 地区: 济南 浏览量:52
一、团队带头人
戴国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山东省名中医,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基础及循证医学研究。
师从国医大师韩明向教授,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180余篇,作为首位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兼任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临床研究分会副会长等。
二、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10余人。骨干成员高武霖,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中医学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循证医学及数智中医研究。骨干成员赵晨,国家青托人才,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医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骨干成员管慧,中医学博士,博士后,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及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
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山东省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医药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专注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实践,运用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搭建了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转化应用研究,围绕重点病种、疑难高发病种、中医药特色技术开展重点研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循证中医药、数智中医药
研究方向:
(一)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法,搭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关键技术平台。
(二)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提供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证据。
(三)数智中医药研究。探索中医证候数据的采集方法及关键技术,搭建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库,实现中医药数据挖掘与智能建模。
四、招收专业
中医临床评价学;生物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五、招收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
(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近3年毕业且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将人事关系转入我院,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六、岗位类型
(一)求是类: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博士后;或者全球TOP200高校(参照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双一流”高校毕业,且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单篇5分,累计10分以上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二)致知类: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发展潜力较大、学术能力较强,以第一作者发表单篇5分以上SCI文章或具有其他相当水平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七、相关待遇
(一)实行年薪制,“求是类”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45万元/年(税前),“致知类”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35万元/年(税前),课题组根据工作业绩可给予适当的劳务补助;
(二)参照在职职工标准,享受五险一金及福利待遇等,享受医院科研项目资助及科研奖励;
(三)医院驻地无房产的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请人才周转房或每人每月发放租房补贴1500元,按月计算并按年发放,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四)享受济南市对新入站博士后给予5000元/月补贴(最多不超过24个月),博后出站留济的,给予最高25万元补贴;
(五)在站期间可以参加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等人才项目申报;
(六)出站后符合条件可优先应聘医院相关岗位招聘,并推荐参与院内人才体系、山东省和国家各级人才项目选拔。
八、报名时间及方式
全年接受入站申请。
申请方式:登陆医院官网(https://www.sdzydfy.com/rencaizhaoping/010006400014234.html),下载并填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入站申请表》,发送至邮箱sdszyyrcb@126.com。
团队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15098836282
人才政策咨询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531-68616614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6ORL6IZaewM5Zfg0Xq5Jg